丹青寻道——李萬兴游大明宫三清殿遗址手记
步入大明宫遗址西北隅,三清殿的夯土台基如一条蛰伏的苍龙,骤然闯入视野。台基北端高逾十五米,向南缓坡倾斜,覆压四千余平方米的凸字形地基,在秋阳下泛着赭石般的暖光。我以指尖轻触砖壁残迹——1.26米厚的清水磨砖严丝合缝,缝隙间残留的朱砂色墙皮,似未燃尽的道符,在风
步入大明宫遗址西北隅,三清殿的夯土台基如一条蛰伏的苍龙,骤然闯入视野。台基北端高逾十五米,向南缓坡倾斜,覆压四千余平方米的凸字形地基,在秋阳下泛着赭石般的暖光。我以指尖轻触砖壁残迹——1.26米厚的清水磨砖严丝合缝,缝隙间残留的朱砂色墙皮,似未燃尽的道符,在风
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美国波士顿美术馆(Museum of Fine Arts, Boston)高级访问学者。从事中国艺术史、丝绸之路艺术研究,曾获北京市第十二届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(2012、2021)、第八届胡绳青年学术奖(
4月下旬的一个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掠过鄠邑区的青砖灰瓦时,一支特殊的“体检队”正悄悄集结 —— 鄠邑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们带着无人机和测量仪器,会同区文旅局文物专家、公安鄠邑分局干警,踏上了一场寻访、保护、传承文物的文化守护之旅。
天地有常道,大道无常形。自古成仙证道,皆需历经磨难。然而世人只知玉皇大帝威严尊贵,高居九天,统御万神,却鲜有人知晓,这位至高无上的天界之主,也曾是一介凡人,走过了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成道之路。